温室|大棚|杨凌大棚|杨凌智慧温室|陕西温室|陕西连体大棚|西安日光温室大棚|玻璃连栋温室|PC板连栋温室|各种温室维修改造|

杨凌常青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

十五载努力
专注于温室工程

咨询热线
咨询热线:15829389675

陕西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与对策建议

作者:陕西温室大棚 发布日期: 2024-04-29 二维码分享

内容摘要:为探索总结新形势下陕西省设施农业科学适度规模经营的方法路径,推动全省现代设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,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经过深入细致调查研究,基本摸清了陕西省不同区域、不同类型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,梳理总结了各地运行良好、行之有效的典型模式,并提出对策建议。
(作者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王周平等)

1 陕西设施农业产业现状
近年来,在“3+X”农业工程的持续实施和各项政策支持下,陕西省设施农业得到..快速发展,2020年综合产值达1 048.48亿元,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,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1.1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,面积产量持续增长
截至2020年,全省设施农业面积362万亩、产量1 260万吨,分别较“十二五”末增长31.6%和51.8%。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21万亩、产量803万吨,居..第14位;设施食用菌面积12万亩、产量126万吨,居..第12位;设施西甜瓜面积59万亩,产量178万吨;设施水果面积67万亩,产量153万吨;设施花卉3万亩。

1.2 区域特色优势明显,产业格局基本形成
在设施类型分布上,陕北以日光温室为主,约占当地设施总面积的70%;陕南三市以大拱棚为主,约占当地设施总面积的90%;关中日光温室和大拱棚并重,在当地占比分别为33%和67%。在作物类型分布上,陕北以设施瓜菜为主,果菜类蔬菜生产优势明显;陕南以设施食用菌和叶菜类蔬菜生产为主;关中东部设施西甜瓜和时令水果尤为突出,关中西部以设施蔬菜为主。在生产经营规模上,不同作物对经营主体的要求不同,同类经营主体按生产占地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设施食用菌—设施瓜菜—设施水果。

1.3 设施装备和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,产业效益显著
设施建造标准和质量不断提高,宜机化新型棚体推广步伐加快,农机农艺融合趋势明显,机械化、自动化设备应用迅速推开,数字化、智能化扩大示范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速,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,专业化、工厂化育苗普及率大幅提升,水肥一体化、病虫害绿色防控、多膜覆盖等..实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,物联网、冷链物流、电商销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。设施农业综合效益突出,2020年全省设施农业综合产值较2015年末增长41.4%,以占同类经济作物12%的规模实现了46%的产值,为产区农民人均收入贡献3 000多元,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,从业人员达320多万人,超过百万贫困人口因此脱贫致富。

2 典型模式剖析
2.1 农户自主生产模式
完全以家庭劳动力为主,自主生产、自主经营。

1)商南县食用菌家庭经营“113”模式。1户建设1亩左右大棚,生产1万~1.5万袋香菇,年收益3万元左右。这种家庭生产规模在陕南极为普遍,群众称之为“113”模式,即1亩地1万袋净收益3万元。经调查,农户加工1袋香菇成品菌棒成本3~3.5元,1万~1.5万袋投入3万~5万元,家家户户都能投资的起,自家劳动力也能管护,还不耽误种庄稼,一举多得,非常合适。

2)千阳县设施蔬菜家庭经营“35”模式。1个家庭种植3亩左右设施蔬菜,年收益5万元左右。这种家庭经营模式的优点是,自己生产管理、产品自己销售,自主性强、见效较快、形式灵活。缺点是,农户独立经营,投资较大、受资金、技术、信息等条件制约较大,群众自我承担市场风险,但总体是乐观可行的。

3)大荔县大棚冬枣家庭经营“八亩地”模式。1个家庭经营8亩左右大棚冬枣,年收益20万~30万元;若是同样规模采取日光温室种植冬枣,年收益超过40万元。大棚(钢架、棉被、棚膜)1亩投资约5万元,日光温室(钢架、棉被、棚膜、卷帘机)1亩投资约10万元。这种家庭经营模式的特点是,投资大,收益好,持续时间较长,一次投入,多年受益。

2.2 家庭农场生产模式
家庭农场规模因作物而异,一般规模10~50亩,生产以家庭劳动力和少量雇佣长期工为主,以农忙季雇佣短期临时劳动力为辅。

1)商州区阳光食用菌家庭农场模式。商州区阳光家庭农场建设大棚114个,占地50亩,投入110万元。年生产香菇50万袋,毛收入95万元。生产长期用工20人,采菇期雇临工60余人,年雇工费25万元,年地租及棚体维护等20万元,总支出45万元,净收益50万元,利润与支出相当。经营主体认为,规模缩小一半,利润率更高。

2)榆阳区设施瓜菜田园家庭农场模式。榆阳区田园瓜菜农场,种植大棚西瓜10亩,日常管理以家庭劳动力为主,农忙时雇临工3~4人,一季瓜毛收入10万元,雇工等开支3万元,净收益7万元。西瓜收获后再种植一茬蔬菜,收益3万~5万元,年总收益超过10万元,农户很满意。

2.3 专业合作社生产模式
合作社生产规模中等,一般生产面积100~300亩,经营形式以“合作社+农户”为主。

1)食用菌“百万袋”发展模式。商州区以村为单元,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,年生产菌棒100万袋,社员约100户,户均1万袋,实行“七统一分”经营管理方式。即合作社集中统一建大棚100亩左右,统一采购木屑,统一粉碎,统一装袋..,统一菌种点播,统一技术指导,统一产品销售,分户出菇管理。这种模式解决了群众资金短缺、不成规模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、产品销售难等问题,降低了群众生产经营风险,稳定提高了菇农收益。

2)设施蔬菜“一园一品”模式。千阳县冉家沟合作社和兴平丰泽园合作社大致相同,设施蔬菜作为全村主导产业,推行“合作社+农户”生产经营方式,建设标准化大棚100~200亩,年产蔬菜100万~200万t,年产值150万~300万元,户均管理3亩棚、收益4万元。合作社按照“一园一品”的思路,以叶菜类蔬菜生产为主,实行统一耕种、统一农资、统一技术、统一销售,分户或分棚管理的“四统一分”形式。这种形式的特点是,有统有分,责任清楚,收益公平,菜农...,合作社经营持续稳定,真正实现了双赢。

3)设施水果“农旅融合”模式。大荔县小坡村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管理服务模式,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,发挥党支部..作用,由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。合作社向社员统一提供生产资料、技术培训、仓储冷链和销售服务等,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生产,规范化作务,积极争取项目支持,建设物流园、交易市场、贮藏冷库、电子商务平台、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,举办冬枣“开园节”“采摘节”等田园体验活动,发展休闲观光农业,实现一二三产融合。合作社共有成员480户,种植冬枣1.5万亩,年总收入1.2亿元,户均收入25万元。

2.4 ..企业产业园发展模式
产业园生产规模较大,食用菌一般在3万m2以上,设施瓜菜一般500亩以上,投资巨大、收益宏观、风险较大。适宜“企业+合作社(村集体经济组织)+农户”等多元经营或一二三产融合模式。

1)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。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公司推行“企业+村集体经济组织+农户”模式,采取企业建厂、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入股、农民就近务工的生产经营形式。绣球菌工厂占地106亩,总投资1.5亿元,建成年产1 800万袋的绣球菌工厂化生产车间3.6万m2,每年可以加工绣球菌3 600 吨,销售收入7 200万元,全区100多个村集体、4 000多贫困户用扶贫和贴息贷款等资金入股,200余人在厂就业。公司年收益1 500多万元,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享受3万元分红,农户每年可享受2 250元分红,产业工人人均年工资收入2万元左右,实现一个产业,四方受益。

2)设施蔬菜“绿丰源产销一体化”模式。宝鸡绿丰源现代农业园区是省级现代农业园区,是集瓜果蔬菜生产、冷链储运、产品营销及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。种植品种丰富,茬口安排多样,休闲采摘长年不断。该园区投资5 000多万元,建设设施蔬菜瓜果基地、生态餐厅、农耕文化广场、储藏冷库等,总占地1 300多亩,在宝鸡市设立蔬菜直营店50个,是典型的产销一体化模式。园区推行标准化生产、精细化管理,农超对接和产销直营,配套休闲观光、自助采摘、餐饮旅游等业态,延长了产业链,增加了农业附加值。

3)设施水果“生产环节承包管理”模式。大荔硕农农业开发公司将园区117座大棚冬枣承包给农户,企业推行农技服务一站式、金融服务一站式、农资服务一站式、销售服务一站式的“四个一站式服务”,农户负责生产和设施维护,收益农户与公司三七分成。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,其中农户总收益204万元,68户承包户户均收益3万元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,公司劳动力成本低,经营风险小,农户积极性高、管理责任心强,实现农企双赢。

3 存在的主要问题
3.1 产业发展资金短缺,配套政策有待..
设施农业是高投入、高产出产业,前期投入大。近年来,政府实施“千亿级设施农业工程”虽有政策支持,但资金量较小、补助标准较低,设施农业发展有所减缓;一批设施简陋、配套较差的老旧基地设施亟待改造升级;市县财政投入差异较大,多数县区没有财政配套;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及配套设备没有完全纳入农机补贴目录;设施农业用地、用电、用气等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;金融部门贷款门槛较高,贷款难度大;设施农业保险范围小、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亟待..。

3.2产业规模偏小,设施装备和生产水平有待提高
以设施蔬菜为例,陕西省设施规模不足山东的1/3、河北的1/2;全省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占蔬菜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29%和40%,占比较低;冬春反季节蔬菜不能满足自给,仍有约150万吨缺口。机械化、自动化应用率较低,除卷帘机、旋耕机普及应用外,起垄机、覆膜机等应用率不足40%,滴灌应用率不足70%,秧苗移栽机、轨道运输车、水肥一体化、物联网等应用率更低,智能化管理处于试验阶段。基层技术人才缺乏、能力不足,技术指导不力,生产水平不高,蔬菜单产低,单产仅为..平均水平的72%。

3.3 部分生产经营主体管理跟不上,经营效益差
生产经营主体存在重规模、轻质量、人才匮乏、生产管理水平低等问题。经营主体经营效益差异明显,主要原因:一是部分经营主体规模大但自身实力弱,贪大求洋,依赖财政支持,离开财政资金支持寸步难行;二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落后,维持传统雇工管理方法,管理人员和劳动力素质低下、责任心不强,生产技术水平低,导致生产效率低、问题多;三是生产无标准、产品无特色、质量不高端、品牌无影响,缺乏市场竞争力,导致运营艰难。

3.4 冷链加工和市场体系不健全,..企业带动力不强
全省共有冷库和气调库4 800多个,冷藏总存量约320万吨,占不到果蔬总产量的10%,冷储量和冷链运输能力严重不足。流通环节损耗率、冷链运输率分别为25%、20%,与发达国家的5%和95%差距巨大。蔬菜加工能力不足,产品附加值低,深加工量少。市场体系建设滞后,销售网络不健全,品牌不强。企业经营与农户生产关联性不紧密,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,企业、合作社功能性作用发挥不充分,带动效果有限。

4 对策建议
坚持市场导向、问题导向,以乡村振兴为统揽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贯彻新发展理念,走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绿色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之路,依靠科技,提高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,推进转型升级,统筹全产业链发展,加快现代化进程。

4.1 加强政策扶持,..政策配套
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设立设施农业财政专项,保持支持政策的延续性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,企业、合作社等社会资本投资为主体,社会融资和金融信贷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。加强部门协作,整合发改、交通、水利、电力等相关部门政策,向设施农业园区倾斜,加大基础设施建设,..设施基地水、电、路及其他生产..设施。优化项目支持方向,重点支持种苗繁育、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,老旧园区设施改造和规模较大园区一二三产融合等。发挥信贷担保公司、地方融资担保基金等平台作用,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。稳步推进设施农业保险试点,扩大试点范围,降低经营主体意外损失风险。细化设施农业用地、用电、用气等政策措施,抓好贯彻落实,..经营主体负担,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
4.2 科学规划布局,适度规模经营
宏观上坚持“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,集中连片、规模发展”,促进区域设施农业延展。微观上坚持“量力而行、适度规模,科学管理、提质增效”,促进经营主体健康发展。就全省产业布局上,围绕五大板块,推进集群化发展,陕北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果菜类蔬菜,陕南重点发展以拱棚为主的设施食用菌和叶菜类蔬菜,关中东部重点发展以设施水果为主的设施农业,关中中部重点围绕大中城市供给发展多样化设施农业,关中西部重点发展设施蔬菜,打造区域品牌,做亮区域特色。就经营主体规模而言,要结合自身实力、技术条件、自然条件和管理能力等,借鉴上述典型模式,建设适度规模基地,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之路。

4.3 强化科技支撑,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
鼓励设施农业园区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,成立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,着力研究解决陕西设施农业发展瓶颈问题。加快适宜陕西不同地域特点的新型设施建造、现代农机装备与..农艺融合推广,提升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、自动化水平,逐步实现智能化、现代化。实施人才培育战略,加强信息、技术和人才交流,强化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,培育一批爱农业、懂技术、能干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;探索建立“乡土人才”信息库,把..有技术、会经营、影响好的土..纳入进来,健全本土人才体系。农技推广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服务,推行标准化、绿色化生产,促进设施产品产量品质“双提升”。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,建立分工细致、技能专长、装备精良的社会化服务队伍,解决农户及实力弱、规模小的经营主体难以解决的薄弱环节问题,全方位提升生产管理水平。

4.4 补齐产业短板,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
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,..加工冷链和市场体系,加快补齐产地预冷、冷链运输、净菜加工等关键环节建设,拉长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。建立健全设施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,拓宽市场销售渠道,发展订单农业、“互联网+”等新业态,推动销售形式多元化,促进产销顺畅。发挥一二三产融合乘数效应,坚持生产营销两手抓,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。加大品牌培育,以县区为单元,打造区域公共品牌,如“安塞茄子”、“阎良甜瓜”、“大荔冬枣”等。强化“三品一标”..,促进产品质量提升,发展绿色高质..设施农业。培育一批产业化..企业,创建一批叫得响的企业品牌,形成一批能够代表陕西的精品品牌,发挥领头羊作用。充分利用各种展会、网络电商平台等媒介,加大品牌宣传,提升陕西省设施产品..度和美誉度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
4.5 ..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共同致富目标
立足产业兴旺和农民富裕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创新利益联结机制。鼓励..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合作机制,推行“企业+合作社(集体经济组织)+农户”等模式,探索将财政项目资金、扶贫资金、土地经营权等折股量化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,实行按股分红,引导..企业、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、股权型利益共同体,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,形成企业、合作社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、分工合作的新格局,把农民利益紧密镶嵌在产业链中,推动实现互利共赢,共同致富。建立..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,促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,推动设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(刊于《西北园艺》2022年第三期,作者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王周平等)


联系方式

杨凌常青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主营 陕西温室 陕西大棚温室 陕西节水灌溉设备 欢迎广大新老客户联系

Copyright   ©   杨凌常青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  RSS   XML   
联系人:杨海涛 手机:15829389675 QQ:171228707 备案号:陕ICP备17022340号-3
地址: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靖杨绿色果蔬有限公司(兴杨路) 技术支持:动力无限    万家灯火   

二维码

扫一扫
温室|大棚|杨凌大棚|杨凌智慧温室|陕西温室|陕西连体大棚|西安日光温室大棚|玻璃连栋温室|PC板连栋温室|各种温室维修改造|